查看原文
其他

令大多数姑娘尴尬又难以控制的事情,它算第1位!

六团队 第十一诊室 2021-06-07

图片设计: 番薯丫 | 责任编辑: 柴君

原创文章,未经许可,请勿转载

商务合作敬请联系:business_6team@163.com


导言

最令你感到烦恼又尴尬的事情是什么?


对许多姑娘而言,「脸红」可以算是其中之一。


小时候脸红了,大人可以用「小女孩脸皮薄」「脸红红的真可爱」让这件事笑笑就过去了,长大后脸红,有时可能会被人觉得抗压能力弱、心理素质差,有时还可能被人误会「她对我有意思」,引起更多的烦恼和尴尬……


脸红起来,都不会提前跟你打招呼,一到害羞、情绪激动的时候,短短几秒钟的时间,就好像有一个看不见的化妆新手,拿你的脸练习,在刷腮红的时候下手过猛。


除了脸红,很多可能会令人尴尬的生理行为也一样很难控制,没有一点点防备,也没有一丝顾虑,它们就这样出现,在……(不对,我怎么开始唱这么久远的歌了?)


咳咳,不跑题了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几个令人尴尬又不好控制的生理行为,来看看你都中了几个吧~



「哎呀,脸怎么红了?」


脸红通常会发生在人感到威胁、不安的时候,也可以由自身强烈的情绪引起


情绪触发身体释放了肾上腺素,肾上腺素对神经系统产生了影响,进而导致输送血液到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,由于接近皮肤表面,所以脸红就自然而然发生了。


▲图片来源:soogif


平时,在酒后、发烧、吃了热或辣的食物、剧烈运动后也会看到红扑扑的小脸蛋儿,甚至有研究发现,仅仅通过告诉一个人「你脸红了」也足以引起脸红 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些疾病、药物也可能导致脸红,比如玫瑰痤疮、多汗症等。


其实,这样让人苦恼的「红」不仅会出现在脸上,它还可能出现在你身上任何一个可能会引起别人注意的地方,比如脖子、耳朵等部位。


受脸红困扰的你,可能会觉得这片红实在是「爱显摆」,不让旁人注意到,誓不罢休,但其实它并没有那么糟。有一些研究表明,人们会更欢迎、更倾向于原谅容易脸红的人。


「脸红」这一非言语的表达,有助于促进旁人的信任并产生正面的判断 ,比如犯错后羞愧的脸红能让人感觉到你承认犯了错误且感到羞愧,而其他情况下的脸红会提醒别人你感到非常不适,想尽快逃脱现在的状态。


▲图片来源:google


话虽这么说,但说来就来的脸红,有时确实来得不是时候,那么问题来了,怎么才能让脸红不要频频出现


首先,要接受「脸红」的存在,过度在意脸红带来的影响,可能会陷入「脸红-在意-越脸红」的循环中。脸红时,试着调节自己的呼吸,一旦放松下来,身体停止释放应激激素、心跳和血压慢慢恢复正常都将有利于缓解脸红。


姑娘们也可以试着避免与他人发生直接的眼神接触,或转移注意力,慢慢让自己不再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。如果脸红的情况比较严重,在前往可能会让你紧张、尴尬的场合(比如参加大型会议)之前,可以用绿色的化妆品来中和面部颜色


当然啦,以上方法主要针对的是情绪、压力等引起的脸红,如果是酒精、热或辣的食物、温度变化引起的,远离诱因即可;如果是疾病或药物引起的,治疗原发病或和医生商量更换药物才是最有效的。



「舌头……头不受控……控制」


就像小标题写的那样,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说话结巴的情况,比如跟人吵架时、会议上陈述时、和心上人当面表白时……


▲图片来源:google


明明之前在心里流畅地说了无数遍,可现场突然不受控制的磕磕绊绊,让本来信心十足的我们,气势瞬间灭掉一半,脑海也像被橡皮擦擦过一样,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继续。


当一个人兴奋、疲惫或压力大时,说话结巴是很正常的,如果这是偶发事件,也许并不会带来严重困扰,但对于那些经常结巴的人来说,这是十分令人苦恼的事情,甚至会让他们害怕交流、被欺负被嘲笑,进而成为自卑的人。


为什么会这样?


口吃由多种因素造成,首先是遗传。口吃的孩子一般会有口吃的亲戚,也有人发现,具有完全相同基因构成的双胞胎会有更多相似的口吃症状。


成年人频繁口吃,跟他们小时候的发育与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,大脑的结构和功能、语言发育、环境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,但并没有单一的决定性因素。


口吃常发生在2~8岁之间,这时正是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,对口吃的孩子来说,他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,但身体并不支持他们完整地把话说出来,无法表达想法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会带来额外的负担,使情况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并持续到成年。


如果出现频繁口吃的情况,尤其是孩子,及时就医才是明智的选择,通过有效的治疗减少口吃的发生。另外,他人的鼓励与理解同样重要,耐心倾听与引导可能会让口吃患者更愿意尝试交流,所以,如果大家身边有这样的人,千万千万别嘲笑他们哦。



「哎呀,那个……呃~」


每个人都难以预料身体会突然发出啥样的怪声,最常见的莫过于凭空出现的「呃~」,一次两次也许还可以接受,一旦次数多了,空气中就会突然弥漫着不可名状的气息。

 

这一声或长或短的「呃~」,我们平时都将它们统称为「打嗝」,但医学上有呃逆和嗳气的区别

 

  • 呃逆

 

呃逆是真正的打嗝,它来自于我们肺部和胃部之间的圆顶状肌肉——横膈膜。


▲图片来源:Mayo Clinic


通常我们吸气时,横膈膜下拉,空气会进入肺部,呼气时横膈膜放松,让空气从肺部流出,离开你的鼻子和嘴巴。如果有什么「不速之客」刺激了横膈膜,你就会难以自控地发出几声连续且短促的「呃」。

 

常见的因素包括:吃得太快或太猛、嚼口香糖、喝碳酸饮料或酒、情绪波动、压力等。一些病理因素也会引起打嗝,比如中枢神经系统紊乱、代谢紊乱等,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引发长期打嗝。

 

大多数时候的呃逆并不需要担心,但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(超过2天)、频繁发作且带来不适,捏住手上的「虎口」、屏住呼吸、狂灌水等招数不一定有效,最最需要做的还是及时就医。

 

  • 嗳气

 

嗳气就是我们俗称的「打饱嗝」啦,它是胃里的气体通过咽喉发出的声响,它的声音长且缓(如果呃逆是「呃」,嗳气就是「呃~~」)。嗳气是消化道的常见症状,通常由摄入产气的食物或消化道疾病引起,如慢性胃炎、反流性食管炎、消化性溃疡等。


▲图片来源:soogif

 

想减少嗳气的发生,可以试着改变生活习惯,比如规律饮食、吃易消化的食物;避免饭后久坐,促进胃肠道蠕动等。如果每周多次发生嗳气,建议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哦。



「你等着,我一定要……呜呜呜……」


前段时间,「泪失禁体质」再次上了微博热搜,在这个话题下,成千上万的人纷纷分享了眼泪失控的经历。之前只听说过「尿失禁」,用「失禁」跟眼泪搭配,乍一看着实奇怪,但仔细想来确实形象。


▲图片来源:soogif


明明不是一件值得哭的事情,明明也没有多委屈,但和人吵架或是情绪激动的时候,泪就不受控制地在眼睛里打转,本来自己信心十足,因为哭腔的出现,气势荡然无存,理想中的「大狮子」瞬间变成了「炸毛的小猫」。(有多少姑娘被说中了,来评论区举个小手!六运助先举一波……)


这的确会带来不小的困扰,本来都打好腹稿准备赢一场漂漂亮亮的仗,可现实却泼来一头冷水,你说气人不气人?


眼泪失控的成因各不相同,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社交恐惧带来的生理表现,也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对某件事过度紧张导致的,还有人说这是身体本能的示弱……总之,目前没有明确的医学上的证据来解释这种情况的生理原因


如果你对此感到苦恼,下次不妨试着用轻松愉悦的心态去对待,但如果并不影响你的生活和工作,就不用太担心,至少这也侧面体现了你泪腺的功能还不错嘛。

看到这里你会发现,出现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的,不必太在意(疾病引起的除外)。


我们之所以会觉得尴尬,大多数还是因为在意他人的眼光和看法,其实,这些事情在他人眼里也许几秒钟就过去了,而我们却高估了它们带来的影响。放轻松些,你会发现生活更美好了一点。


当然,说得容易,做起来很难,对于我们中的多数人而言,在完全不care发生了什么之前,还是需要一些方法来掩盖这些「尴尬事件」。如果你有自己的小妙招,快来评论区分享,帮帮其他同样需要的姐妹们吧~ ᕦ(・ㅂ・)ᕤ


知识大派送

「第十一诊室」知识派送福利来啦

本期派送的知识是

《神奇绿色营


冒险故事+百科知识

可读、可听、可学,够超值!

知名教育家、儿童文学作家联袂推荐,

够专业!

这一份给孩子们的礼物

绝对不能错过哦~



现在赶紧在文末留言

截止到7月10日 16:00

留言点赞量最高的 3 位朋友

每人将获得 套价值156元的《神奇绿色营》


点个 在看 ,拯救同样感到困扰的朋友们吧~


早安,我爱这个世界!



参考文献

[1]Dijk C, Voncken M J, de Jong P J. I blush, therefore I will be judged negatively: influence of false blush feedback on anticipated others’ judgments and facial coloration in high and low blushing-fearfuls[J].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, 2009, 47(7): 541-547.

[2]Crozier R. The puzzle of blushing[J]. The psychologist, 2010.

[3]Dijk C, Koenig B, Ketelaar T, et al. Saved by the blush: being trusted despite defecting[J]. Emotion, 2011, 11(2): 313.

[4]Jayne Leonard. How do you get rid of blushing?[EB/OL]. (2017-10-31)[2020-07-04]. https://www.medicalnewstoday.com/articles/319870.

[5]Smith A, Weber C. How stuttering develops: The multifactorial dynamic pathways theory[J]. Journal of Speech, Language, and Hearing Research, 2017, 60(9): 2483-2505.

[6]Rachel Nall. Stuttering[EB/OL]. (2019-01-16)[2020-07-04].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stuttering.

[7]Mayo Clinic. Hiccups[EB/OL]. (2019-10-05)[2020-07-04]. 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diseases-conditions/hiccups/symptoms-causes/syc-20352613.

[8]Lembo A J, Aronson M D, Eamranond P. Overview of hiccups[J]. UpToDate. Waltham, MA: UpToDate Inc, 2012.

[9]Anna Giorgi.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Hiccups[EB/OL]. (2019-07-31)[2020-07-04].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hiccups.
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